三体重韵见风骨:姚绶《夜行诗》册页赏析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珍中,明代书画家姚绶的《夜行诗》册页堪称文人书法的典范之作。这本纸本楷草书册页每页仅24.1×10.3cm,虽形制小巧却意境开阔,三开篇幅浓缩了书家五十三年的艺术积淀,将晋唐法度与文人意趣完美融合。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珍中,明代书画家姚绶的《夜行诗》册页堪称文人书法的典范之作。这本纸本楷草书册页每页仅24.1×10.3cm,虽形制小巧却意境开阔,三开篇幅浓缩了书家五十三年的艺术积淀,将晋唐法度与文人意趣完美融合。
在明代中期的书法史上,姚绶的名字或许不如文徵明、祝枝山那般响亮,但他的行书《云蕉篇》无疑是一件被低估的杰作。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这件作品,纵30.5厘米,横781.8厘米,以其舒展流畅的笔意和从容不迫的气度,展现了一位隐士书家的独特魅力。
上海博物馆藏的姚绶《草书六言诗轴》,是明代中期草书艺术的杰出代表。这幅纵117.9厘米、横26.2厘米的纸本狂草,作于成化四年(1468年),是姚绶晚年炉火纯青的作品,与他平日规整的行楷书风判若两人。
上海博物馆藏姚绶《行书洛神赋卷》,以其俊逸灵动的笔致与深厚的文人意趣,成为明代中期行书艺术的典范之作。此作绫本行书,纵36.4厘米,横183厘米,虽无释文全文,然观其书风,已足见作者对王献之(大令)及赵孟頫(松雪)书艺的深刻领悟。
马嵬位于陕西兴平县,是唐朝最出名的驿站,因为这里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,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“马嵬之变”。安史叛军破潼关,玄宗仓皇奔蜀。途经马嵬时,六军不进,诛杨国忠,又胁迫玄宗赐死杨贵妃。从此繁华落幕,红粉成灰,马嵬坡前留一段段传诵千年凄美的故事